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冬日的寒风逐渐散去,春日的暖阳悄然升起,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日——春节。它犹如一首优美的乐章,唱响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勾起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家的思念。
2025蛇年春晚发布的主标识“巳巳如意,生生不息”惊艳亮相,一条灵动蜿蜒的祥蛇映入人们眼帘,好似新春的使者,带着吉祥的祝福翩翩而至。“巳巳”以象形文表明蛇年,那灵动的线条勾勒出蛇的优雅姿态,寓意着生命的蓬勃与美好;如意造型,承载着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象征诸事顺心如意。春节,又叫中国新年,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它源自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岁首祭祀,寓意着辞旧迎新、祈福丰收。从贴春联、挂灯笼到吃年夜饭、看春晚,从放鞭炮、舞狮子到抢红包、云聚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习俗活动,蕴含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和对过去的深情告别。
前不久,春节申遗成功,这一喜讯如春风拂面,温暖了神州大地。春节,这一古老节日,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色彩,成为全人类珍贵的文化宝藏。世界各国街头张灯结彩庆祝中国年,不同肤色的人学着写春联、包饺子,说出那句:“Happy Chinese New Year!”。一起感受着中国传统节日的韵味,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卓越贡献。
未来五年将没有大年三十,这一变化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然而,日历编排虽然变化,但这丝毫不能撼动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在回家过年这件年度大事上,中国人有着刻在骨子里的执念和情怀。对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过年就是回家的信号,哪怕山高路远、一票难求,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从来不是一句玩笑话,是那顿年夜饭、那一声声鞭炮、那长辈递来的红包。承载的是浓厚的乡愁,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牵绊。过年,已不仅仅是庆祝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对家的深深依恋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祥龙贺瑞辞旧岁,金蛇含珠迎新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新年贺词中深情寄语:“让我们满怀希望,迎接新的一年。祝祖国时和岁丰、繁荣昌盛!祝大家所愿皆所成,多喜乐、长安宁!”。愿新的一年,我们“巳巳如意”的美好愿景都成为现实,生活皆如“昭昭如愿”般美好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