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桂竹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桂竹文苑  >  正文

掌灯挑水

作者:​刘唐   时间:2025年04月07日 09:05    访问量:    来源:​新校区建设指挥部    审核: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高岗上,出后门下个陡坡才能走到宽宽的冬青河边。

父亲常年在外,挑水的担子就落在了母亲身上。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为了生计,总是起早摸黑到屋后的河里去挑水,这几乎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河坡上是一片高大的树林,水边长着一簇一簇的芦苇和蒿草,到了夜晚,迎河的风一吹,树枝摇摆不定,芦苇沙沙作响,仿佛里面藏着妖怪;河对岸是一片坟地,周围没有一户人家,当地又流传着“冬青河鬼打锣”的说法,所以我是不敢独自在夜晚往河那边看的。

母亲怕吓着我们,一般都是她独自沿着窄窄的台阶,弯弯曲曲地走下河里去挑水;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母亲才会要我去帮忙掌一下灯。

找一个铁罐子,开个小孔,插上棉纱做灯芯,装上煤油,就是我儿时的照明灯具。带玻璃罩的灯,我们是不敢奢望的。

因为靠河,难免有风,所以出了后门总是一手掌灯,一手护火,防止风把那点豆大的火吹灭了。在灯光的摇曳中,当我走到河坡的中间,母亲往往就会喊我停住,她一个人下河去。

等我站定再抬起头,发现除了看清我的手掌外,四周一片黑暗,母亲只能借着我手指缝隙漏出的微弱的光线来看路,我只有凭愈来愈小的“咚咚”脚步声和水桶的磕磕碰碰声来判断母亲走到哪里了。

河水时涨时落,岸边比较泥泞,不好舀水,还得慢慢地找地方舀水。脚踩在稀泥中的“咕咕”声消失了,我听见河边传来“噗噗”声,是母亲洗水桶的声音,随后“嗵”的响起两声,是母亲在舀水。等到扁担的“吱吱”声响起时,我知道母亲正在费力地把扁担扛上肩膀。

在水桶的磕磕碰碰声中,在哧哧的溅水声中,母亲的头顶慢慢地从黑暗中露出来,那是因为坡陡,母亲的身体弓得太厉害,迎着我的方向,头把身子遮住的缘故。

坡太陡,水桶没有地方搁,换肩很是困难,只有一口气挑上坡。矮小的母亲把肩膀努力地向一边倾斜,有时候甚至把扁担横着放到了背上。

走过夜路的人都知道,掌灯的人走在后面,前面的人才能看得更清楚,所谓的“前照暗后照亮”。气喘吁吁的母亲离我还有几个台阶的时候,并没有学一般人那样,要我等在后面。她知道我胆小怕鬼,不愿把我落在她的后面,所以母亲要我往上走几个台阶站定后再回转身给她照亮,宁愿自己挑着水桶站着等一会儿。

有次我问母亲,怎么不少装一点水呢?母亲笑着说,“满罐子不荡半罐子连荡直荡,以后长大了,不要成为半桶水,做事半吊子。”这恐怕是不识字的母亲在教育小孩方面所说的唯一一句有文采的话。

现在想起来,母亲到河边去舀水的时候,估计灯光压根儿就没有照到,母亲是凭着感觉在走路,所谓掌灯,也许更多的时候在帮她壮胆而已。

母亲天生胆小,有个冬日的清晨,趁着月光去挑水,母亲说在河边看见无人划桨却走得飞快地大船,船上站着很多白盔白甲的人拿着白旗,还朝母亲招手。母亲心想是不是遇到了民间传说的“过阴兵”,慌得水桶都丢在了河边,急急忙忙跑回来了。母亲为此大病了一场。

好几次母亲说,什么时候我能帮她挑担水就好了。等到挑得起一担水的时候,我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去了。只是那扁担的吱吱声和母亲努力倾斜肩膀的样子,久久难以忘记。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03308号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8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