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正文
 
保宜高速公路监理项目
2011-10-19 00:00   审核人:   (点击: )


1.1 自然条件

    1.1.1 项目概况及地理位置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随着我国“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的实施,湖北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方面的建设不断加强。2009年6月,湖北省正式提出了“五纵五横二环”的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

   
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是骨架公路网中老河口至宜昌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也是2009-2012年湖北省高速公路行动计划中第五纵的重要组成。本项目与其所在的高速公路网“第五纵”一起成为沟通河南、湖北、湖南的又一条重要的纵向通道。

   
本项目的建设,将在鄂西地区形成新的高速公路纵向通道,对湖北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提高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以西的服务水平,增强襄樊、宜昌、十堰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湖北西部地区与陕西、河南、湖南等周边省份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本项目是湖北省促进西部地区开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基础之一。项目建成后,可极大地改善鄂西地区落后的交通状况,为促进湖北省各种类型地区优势互补,带动“一江两山”核心景区发展,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基础保证。

   
1.1.2 地形、地貌

   
勘察区属东部江汉平原向鄂西部山区的过渡地带,区内沟壑纵横,水系较发育,森林覆盖率居湖北省前列,水土保持较好。依据勘察区内地面绝对高程,结合实地地貌判定,勘察区为剥蚀堆积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地形较平坦,河漫滩或河流一级阶地发育,海拔高程一般在90~400m左右,通信较为方便。勘察区主要为远安盆地(地堑)所占据,线路基本处在通城河断裂带和远安断裂所辖持的远安地堑中。

   
该地貌区显示河流、盆地地貌,出露地层为白垩系紫褐红色厚层砂岩、沙砾岩、砾岩、泥岩、钙质泥灰岩,其地貌形态近似,切割较浅,形态显示浑圆状,上坡略凸,沟谷呈“U”型,上坡上部及沟谷低洼地带和河流两岸,多由第四系松散堆积、冲积层所覆盖,岩性主要为黄褐色粉质粘土、砖红色粘土、碎石土、耕植土层等松散堆积成。另在河流两岸可见河漫滩或河床冲积物。

   
1.1.3 气象

   
宜昌位于东部平原向西部山区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比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8月份,春夏两季降水总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3%,秋季占22%,而冬季降水量迅速减少,仅占全年的6%,6——8月仅3个月的降水量,几乎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

   
全年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3.1℃~18℃,但随着海拔高速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气温24.1~28.8℃,元月平均气温1.7℃~6.5℃。极端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5.6℃。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带,由于高山对峙,下游流水,故在600米以上存在逆温层,在冬季比较暖和,极端最低气温小于-7℃的机会只有5%。

   
宜昌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75%。7月份空气相对湿度最大,其次是8月份,冬季1-2月份最小,仅为73%左右,其余月份为75-77%。

   
宜昌总体上风速较小,全年以东南风为主,同时静风频率较高。年平均风速1.4米/秒,春季、夏季平均风速相对较大,秋冬季小,冬季最小,SSE方向上平均风速最大,其次是SE、NE、S三个方向,偏西方向上平均风速较小。

   
1.1.4 水文

   
调查区内各河流属于长江流域。流域内大小河流走向基本由北向南注入长江。

   
各河地表径流主要由降水及降水渗渗出补给形成,因此径流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基本与降水特性一致,变化幅度较大。各河丰水、枯水年径流量可相差数倍。径流年内变化具有明显的丰、枯水期;参照多年平均年花纹,丰水期7~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最大月径流量55%~70%,平水期10、11月占15%~12%,枯水期12、1、3、4、5、6月占30%~18%。最大径流量发生在8月或7月,最小径流量发生在5月。

   
⑴河流

   
勘察区内沟壑纵横,水系较发育,主要的河流为沮水河,沮水河属长江支流,发源与保康县欧店,向东南依次纳戴池河、杨家河、歇马河、深溪河、鸡冠河、重溪峡、白腊河、嘉峪河诸河,至南漳又有赵家河注入,于百富头入远安县境,整条干流全长243.6km,流域面积3367㎞2,流经保康、南漳、远安,在当阳市两河口与漳河汇合。

   
⑵水库

   
勘察区内中小型水库分布较多,多为民建水库,用于蓄水灌溉,多分布于低山、丘陵间小溪发育的沟谷中,多为重力土石坝,沿线水库主要有南襄水库(K74+400)、崔江冲水库(K87+850)、金家冲水库(K95+650)、杨家坝水库(K97+500)、土门垭水库(K111+400)、土地冲水库(K131+600)、官道河水库(K132~K134)、严家河水库(K139~K140)、皮湾水库(AK140+070)。其中官道河水库为中型水库,其他均属小型水库。

   
1.1.5 地层岩性

   
①区域地层岩性

   
保康至宜昌地区基岩露头性均为沉积岩地层,分布范围广泛,层序完整,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第四系、其中,第四系仅在河谷两岸及山麓坡脚地带分布。地层层序具体见下表:

宜昌地区地层层序一览表


时代

地层单位

代号

岩性

第四系

残破积或冲积

Qh

砾石层、亚粘土、亚砂土、粘土

白垩组

跑马岗组

K2p

紫红色泥岩及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

红花套组

K2h

砖红色巨厚层至块状石英长石砂岩

罗镜滩组

K2l

块状砾岩,下部夹砂岩

五龙组

K1w

中厚层至块状粉砂岩、细砂岩夹

石门组

K1s

上部为砾岩,中部为棕红色泥岩夹粉砂岩

侏罗纪

桐竹园组

J1t

泥岩、粉砂岩夹砂岩、煤层、黄铁矿层

三叠纪

九里岗组

T3j

粉砂岩、页岩夹砂岩及炭质页岩

巴东组

T2b

上下位紫红色粉砂岩,中部为灰岩

嘉陵江组

T1j

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夹微晶灰岩、角砾岩

大冶组

T1d

薄层泥灰岩夹忠诚微晶灰岩,颗粒灰岩

二叠纪

大隆组

P2d

深灰色薄层灰岩、硅质岩、含碳质页岩

下窑组

P2x

中-薄层含燧石结核生物血灰岩

龙潭组

P2l

含碳粘土岩、粉砂岩、砂岩夹煤层

孤峰组

P1g

深灰色薄层硅质岩夹黑色炭质页岩

茅口组

P1m

厚层含燧石结核生物屑灰岩

栖霞组

P1q

含燧石结核生物屑灰岩,瘤状灰岩

梁山组

P1l

碳质页岩、石英砂岩夹灰岩、煤层



宜昌地区地层层序一览表


时代

地层单位

代号

岩性

泥盆纪

写经寺组

D3C1x

泥灰岩、生物屑灰岩、赤铁矿层

黄家蹬组

D3h

中层细砂岩、粉砂岩、赤铁矿层

云台观组

D2~3y

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粉砂岩

志留纪

纱帽组

S2s

粉砂岩、细砂岩夹页岩

罗惹坪组上段

S1lr2

页岩、粉砂质泥岩夹灰岩、砂岩

罗惹坪组下段

S1lr1

灰黄绿色页岩夹粉砂岩、细砂岩

龙马溪组

S1l

黑色页岩、碳质页岩、硅质岩

奥陶纪

宝塔组

O2-3b

中厚层状“龟裂纹”灰岩

庙坡组

O2m

黑色页岩夹薄层灰岩

牯牛潭组

O1g

薄-中厚层泥晶灰岩夹页岩

大湾组

O1d

薄层生物屑灰岩、瘤状灰岩夹页岩

红花园组

O1h

厚层生物灰岩,局部形成生物礁

南津关组

O1n

灰岩、白云质灰岩、颗粒灰岩

寒武纪

娄山关组

2O1l

厚层灰岩、微晶白云岩

高台组、覃家庙组

∈1-2q+∈2q

薄层泥质白云岩夹钙质页岩

石龙洞组

∈1sl

厚层白云岩夹灰岩、角砾白云岩

天河板组

1t

薄层泥质条带灰泥岩

石牌组

1s

页岩、砂质页岩夹薄层鲕状灰岩

牛蹄塘组

1n

褐色炭质页岩夹灰岩、灰泥岩



    ②线位地层岩性

   
勘察区出露基岩岩性相对较单一。沿线路丘间谷地,河流阶地分布第四系(Q)沖洪积、残破积、崩坡积松散堆积成,线位替他地段层主要为白垩系中统(K2)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砾岩;据不断为三叠系下统灰岩、生物灰岩。线位调查区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分述如下:

   
⑴第四系

   
线位区第四系分布较为零星,主要见山麓坡角、残丘和河流两岸及沟谷低洼地带,地貌上多构成一级、二级阶地,局部地段可见三级阶地。阶地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位砂砾石、砾石、卵石层,卵砾石成为为硅质岩、含碳硅质岩、石英砂岩等地处强烈的上升区,构造剥蚀作用明显,在山间构造盆地及河流湖地带接受第四系沉积,成因类型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残破积相和山麓堆积,根据岩性特征划分为第四系全新统(Q4al)和第四系更新统(Qel+dl)

   
①全新统(Q4al)

   
分布与区内大小河流及两岸,构成一级阶地,河漫滩或河床冲积物,高出河床约5~10m不等。具两单元结构,下部位砂卵砾石层,上部为河流细砂层、砂土层。在山麓坡角及沟谷洼地带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层、含砾粘涂层、碎石土层、耕植涂层,厚度0~5m。

   
②更新统(Q)

   
区内更新统主要分布在山麓坡脚和残丘地带,地貌上多构成二级、三级、阶地。阶地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位砂砾石、砾石、卵石层,卵砾石成分为灰岩、白云岩、砂岩、石英砂岩等,为粉砂粘土胶结。上部为黄褐色粉质粘土、浅砖红色粘土层、和碎石土松散堆积成。其中,浅砖红色粘土层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厚度0~4m。

   
⑵白垩系中统

   
①跑马岗组(K2p)

   
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夹粉砂岩,紫红色,中厚层~厚层构造,钙质胶结,成岩度较好,岩质软,锤击声哑,裂隙发育,抗风化能力弱,易剥落,出露基岩发呢规划剧烈,手捏易碎,水理性质差,遇水易软化开裂。沿线位区分布面积不大,主要分布于K98+400~K99+900段。

   
②红花套组(K2h)

   
岩性为砂岩夹页岩、泥岩,砖红色,厚层~巨厚层构造,钙质胶结,成岩度好,岩质较软,锤击声哑,裂隙发育,抗风化能力弱,易风化剥落,出露基岩局部段风化剧烈,锤击易碎,水理性质差,遇水易软化开裂,稳定性较差,在山体顺向陂面,可见因层面与裂隙的组合切割沿页岩、泥岩等软弱层面形成的滑坡及崩塌。此套地层为线位的主要地层,主要分布在AK线及K74+280~K98+400、K99+900~K109+500,K117+800~K132+100﹑K141+000~K142+146/B1线K128+439~K134+600/B2线K140+500~K142+279。

   
③罗镜滩组(K21)

   
岩性为砾岩,灰紫色、灰色砂砾岩夹薄层粉砂岩,厚层~块状构造,钙质胶结,胶结较好,岩石成层性好,岩质较硬,锤击声较脆,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灰岩等,磨圆度较好,多呈扁圆~次圆状,粒径一般2~8cm,最大有15cm基岩裂隙较发育,易风化剥落,在出露基岩的斜坡面上多见有砾岩的崩落岩块。沿线位区分布面积不大,主要分布于K108+800~K109+500段右侧,距路线中轴线约30~100m,以及K110+000~K117+800、K132+100~K141+000/B1线K131+600~K134+418/B2线K137+000~K117+500。

   
⑶三叠系下统

   
嘉陵江组(T1j)

   
岩性以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灰色,中-巨厚层构造,岩质坚硬,锤击省脆,裂隙较发育,且多为张开性裂隙,岩溶较不发育,仅在基岩表面可见有溶蚀槽孔,与下伏大冶组呈整合接触。沿线位区分布面积不大,主要分布于K108+900~K109+500段右侧,距路线中轴线约120~180m。

   
1.1.6 地质构造

   
此次勘察的K线及AK线均位于远安地堑中,出露基岩岩性相对较单一,沿线路丘间谷地,河流阶地分布第四系(Q)沖洪积、残破积、崩坡积松散堆积层,线位其他地段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中统(K2)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砾岩;局部段位三叠系下统灰岩、生物灰岩。线位调查区地层岩性及发呢不特称分述如下:

   
⑴第四系

   
线位区第四系分布不较为零星,主要见于山麓坡脚、残丘和河流两岸及沟谷洼地地带,地貌上多构成一级、二级阶地,局部地段可见三级阶地。阶地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位砂砾石、砾石、卵石层,卵砾石成分为硅质岩、含碳硅质岩、石英砂岩等地处强烈的上升区,构造剥蚀作用明显,在山间构造盆地及河流湖地带接受第四系沉积,成因类型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残破积和山麓堆积,根据岩性特征划分为第四系全新统(Q4al)和第四系更新统(Qel+al)

   
①全新统(Q4)

   
分布于区内大小河流及其两岸,构成一级阶地、河漫滩或河床冲积物,高出河床约5~10m不等。具两元结构,下部位砂卵砾石层,上部为河流细砂层、砂土层。在山麓坡脚及沟谷洼地带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层、含砾粘土层、碎石层、碎石土层、耕植土层,厚度0~5m。

   
②更新统(Q)

   
区内更新统主要分布在山麓坡脚和残丘地带,地貌上多构成二级、三级阶地。阶地沉积物具有二元机构,下部位砂砾石、砾石、卵砾石成为会灰岩、白云岩、砂岩、石英砂岩等,为粉砂粘土胶结。上部为黄褐色粉质粘土、浅砖红色粘土层、和碎石土松散堆积层。其中,浅砖红色粘土层、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厚度0~4m。

   
⑵白垩系中统

   
①跑马岗组(K2p)

   
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夹粉砂岩,紫红色,中厚层~厚层构造,钙质胶结,成岩度较好,岩质软,锤击声哑,裂隙发育,抗风化能力弱,易剥落,出露基岩局部段风化剧烈,锤击易碎,水理性差,遇水易软化开裂。沿线位区分布面积不大,主要分布于K98+400~K99+900段。

   
⑵红花套组(K2h)

   
岩性为砂岩夹页岩、泥岩,砖红色,厚层~巨厚层构造,成岩度好,岩质较软,锤击声哑,裂隙发育,抗风化能力弱,易风化剥落,出露基岩局部风化剧烈,锤击易碎,水理性质差,遇水易软化开裂,稳定性较差,在山体顺向破面,可见因层面与裂隙的组合切割沿页岩、泥岩等软弱层面形成的滑坡及崩塌。此套地层线位区地主要地层,主要分布在AK线及K74+280~K98+400、K99+900~K109+500段。

   
③罗镜滩组(K21)

   
岩性为砾岩,灰紫色、灰色砂砾岩夹薄层粉砂岩,厚层~块状构造,钙质胶结,胶结较好,岩石成层性好,岩质较硬,锤击声较脆,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灰岩等,磨圆度较好,多呈扁圆~次圆状,颗粒一般2~8cm,最大有15cm。基岩裂隙较发育,易风化剥落,在出露基岩的斜坡面上多见有砾岩的崩落岩块。沿线为区分布面积不大,主要分布于K108+800~K109+500段右侧,距路线中轴线约30~100m。

   
⑶三叠系下统

   
嘉陵江组(T1j)

   
岩性以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灰色,中——巨厚构造,岩质坚硬,锤击声脆,裂隙较发育,且多为张开性裂隙,岩溶不发育,仅在基岩表面可见有溶蚀槽孔,与下下伏大冶组称整合接触。沿线位区分布面积不大,主要分布于K108+900~K109+500段右侧,距路线中轴线约120~180m。

   
1.1.7 不良地质

   
线路区不良地质有崩塌(危岩体)、滑坡、不稳定斜坡、软土等。总体来看,线位周边不良地质现象较不发育。崩塌主要分布于碎屑岩类地层中,如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砂岩,这些岩体中易产证崩塌的原因在于其岩体质软,裂隙发育,易风化剥落,基岩夹有薄层泥岩或页岩,易形成软弱结构面,从而形成崩塌;滑坡主要分布于丘陵~低山区山体的中下部,且多位于河流冲刷岸边,以浅层岩质活泼为主,多为小型滑坡,个别滑坡位于线路附近,对线路场地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软土主要分布于河流一级、二级阶地及部分山间冲积平原地带,对线路场地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软土主要分布于河流一级、二级阶地及部分山间冲积平原地带,多位水田及鱼塘表层土体,呈灰黄色、灰褐色,流塑~软塑状,厚度一般1.0~7.0m,对厚度小于3m的软土直接清楚换填处理;大于3m的浅表软土采用碎石桩符合地基处理。根据全线土工试验资料,除个别钻孔的个别试样具有弱膨胀性,目前尚未发现厚度较大的具有膨胀性的涂层存在。但在低洼的冲积层可能有零星分布的膨胀性土,对线路基本没有影响,一般可不处理。

   
⑴崩塌(危岩体)

   
此次勘察线路调绘区发育有崩塌2出级危岩5出,主要分布于K线K91+890左90M(BT01)、K95+800右90m(BT02)、K97+430右50m(BT03)、K97+780右20m(BT04)、K100+160右125m(BT05)、K100+190右50m(BT06)、K103+950右30m(BT07)处。2处崩塌体(BT01、BT07)基岩均为白垩系中统红花套组砂岩夹薄层泥岩,抗风化能力弱,构造裂隙发育,均为修建公路开挖后,形成的岩质边坡未经支护,在强降雨厚,岩体夹层泥岩软化形成崩塌,目前两处岩体局部扔存在倒悬的危岩体,但主崩方向于线路房县平行或相反,对线路影响不大。5处危岩体均发育于白垩系中通红花套组,规模均较小。基岩岩性砂岩夹薄层泥岩,抗风化能力弱,构造裂隙发育,多为倒悬形态,在强降雨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崩塌的可能性大,其中BT02距线位较近,且主崩方向面向线位近,对路线施工存在一定影响,其余危岩体对线路影响不大。

   
根据调绘区崩塌、危岩的特点及已有工程治理的经验,区内崩塌体对线位影响不大,若要治理,建议对采用的工程措施措施主要有设置遮挡建筑物、护坡或描杆加固,对区各规模较小的危岩体,可考虑将危岩体整体清除。

   
⑵滑坡

   
此次勘察此次勘察线路调绘区发育分布的滑坡在K主线附近主要有4个,AK线比较线附近的有3个。里程桩号分别为AK76+200左200M(HP01)、K76+200左250m(HP02)、AK83+400(HP03)、K77+050左90m(HT04)、K91+760左110m(HP05)、K99+800右150m(HP06)、K108+300左210m(HP07)。其中K线各滑坡(HT04~HT07)距离拟建路线均较远,总体规模均较小,对线位基本无影响,可不予治理;AK线上HP01与HP02距AK线轴线距离也较远,规模不大,对AK线位基本无影响,可不予治理;HP03为一岩质古滑坡,里程桩号K83+400处,滑坡体体积为18万方,滑坡体现整体稳定,但规模大,AK线位设计在此处以路基开挖的形式通过,开挖可能会引起古滑坡的复活,对AK线位有很大影响,建议采用挡土墙、锚杆等进行支护,在滑坡后缘外设置环形截小沟,滑坡体上设分级排水沟等防治工程措施进行处理,也可考虑调整线位绕过。

   
⑶不稳定边坡

   
测绘区沿线不稳定斜坡主要有三处,分别为K76+700左侧160m段、K91+700~K92+100左段15m段、K96+400左10m~K96+820段。

   
其中K76+700左侧160M不稳定斜坡,宽80m,纵长约30~40m,规模不大。斜坡目前未见有变形迹象,处于浅在不稳定状态,在强降雨后引起上覆土体的滑塌。此不稳定斜坡距线位较远,对线位基本无影响,可不予治理。

   
K91+700~K92+100左15m段不稳定边坡在平面形态呈条形,宽400m,纵长 约40m。坡体总体坡向为90°,为顺向坡。岩体受层面及得组合裂隙切割多呈块状,在K92+700形成岩体的垮塌(BT01),在K92+600左30M处形成一小滑坡(HP04),且在坡面、坡脚处多见崩落的块石。该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差,拟建路线轴线距此不稳定斜坡很近,施工过程中形成高边坡,破坏斜坡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在强降雨不利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崩落块石及表层岩、土体滑动。

   
K96+400左10m~K96+820段该边坡在平面形态呈条形,宽480m,纵长约80m。坡体总体坡度为85°,为顺向坡。岩体受层面的组合裂隙切割多呈碎块状,斜坡目前基本稳定,局部存在轻微变形迹象,且在坡体两侧可见有拉张裂缝,局部坡体上树木有弯斜现象,且在坡脚处多见有堆积的碎块石。该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差,拟建路线轴线从此不稳定斜坡距离穿过,施工过程中开挖边坡,破坏斜坡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在强降雨不利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土体的滑坡。

   
上述三处不稳定斜坡基岩岩性以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页岩为主,岩质较软,节理裂隙发育,易风化,物理学性质较差,岩石力学强度低,泥岩、页岩遇水易崩解、软化,自然和人工切坡后往往发生坐落、表层下滑等现象,形成不稳定边坡。

   
测绘区内的不稳定边坡分布地段、面积不大,对不稳定边坡首先要进行科学设计,依据边坡的坡度、岩土层性质、结构面等因素,确定边坡的开挖坡度,对破面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在配合挡土墙支撑即可处理。

   
另外线路区主要分布于远安地堑中,区内基岩岩性主要以白垩系中统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为主,岩层倾向一般在30°~90°之间,倾角一般在10°~45°之间,岩质软~较软,抗风化能差,裂隙发育,且多为贯通性较好的近垂直裂隙,岩体被切割的很破碎,虽大多数自然斜坡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进行施工开挖时,特别是一些开挖深度较大的高边坡开挖时,若形成顺向边坡,在没有支护措施的情况下,易形成岩土体的顺层滑动或垮塌,是线路区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在工程施工时应为重点处理,按照合理的坡度放坡,及时做好坡体的支护及排水。

   
⑷特殊性岩土

   
本区特殊岩土不甚发育,软土主要为零星发育在丘陵及盆地中的池塘、洼地内的沼泽相沉积的淤泥质土,厚度一般小于1.0~3.0m,易处理,对线路影响不大。根据全线土工试验资料,除个别钻孔的个别试样具有弱膨胀性,目前尚未发现厚度较大的具有膨胀性的土层存在。但在低洼的冲积层可能有零星分布的膨胀性土,对线路基本没有影响,一般可不处理。

   
1.1.8 构造稳定性及地震

   
宜昌市境地震属弱震区,历史地震发生频率低,强度不大。《湖北省历史地震考证》一书记载了自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近千年来的地震资料,没有5级以上的地震。1949年以后,宜昌市境建立了8个地震台(站),记载了较大地震发生过两次。分别为:

   
枝城地震1961年3月8日发生4.9级地震。

   
秭归地震1970年5月22日发生5.1级地震,震中烈度为7度,未造成损失。

   
2009年5月5日,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10.8度)发生M4.1级地震。秭归、巴东、兴山三县全部有震感。

   
总体上开看。线路区无5级以上的地震发生,但小震不断。

   
根据国家知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06-2001),境内地震动峰值就爱速度为0.05g,特征频率周期为0.35s,根据国家地震局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区内地震烈度为Ⅵ度,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1.2 沿线经过的环境敏感点

   
保宜高速公路宜昌段位于湖北省西部,项目涉及到宜昌市远安县和当阳市。全线旅游资源丰富,同时生态环境脆弱。根据本项目特点,路线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到公路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施工时应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地貌。

   
1.3 运输条件

   
⑴石料

   
本项目远安县采石场较多,远安县县鸣凤镇、旧镇等均分布有众多采石场,岩性为青灰、灰白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质地密实,可以用于本项目路基、桥涵、排水、防护等工程圬工及路面中、下面集料。当阳市境沿线现有石料厂较少,主要集中在当阳市三桥附近,质地为灰岩,曾供应过远当一级、荆宜高速及汉宜高铁枝江段的施工。在项目区附近未发现满足沥青路面上面层碎石的石料场,兴山鑫汇建材有限公司及宜昌华升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灰绿岩各项指标满足上面层碎石用标准,运距稍近。

   
⑵砂

   
柳林至峡口沿沮河一带分布有众多砂场,经过检测,级配不能满足浇注砼要求。本阶段调查的砂场主要为采石场的机制砂砂,本项目推荐除个别大跨径桥梁上部构造混凝土细骨料需采用太难然砂的可从宜昌附近远运,其他路基、路面及桥涵工程均采用机制砂。施工中对低于标号砼可次啊用石灰石机械扎制,中、高标号砼可购买洞庭湖的河砂,宜昌市现有能代理购买的企业

   
⑶水泥

   
沿线水泥厂分布众多,花林一带分布有葛洲坝水泥(当阳)有限公司及花林水泥厂等大型水泥厂,靠近远当一级路及本项目线位,运输方便。

   
⑷路基用土

   
本项目沿线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带,挖填方路段属白垩系等老地层,岩体残破积土土料亦极为丰富。本阶段,正在对风化和残坡积土进行土质试验鉴定,确定是否为高液限土或膨胀性土,决定亟取舍和应用情况。

   
⑸钢材、水泥、木材、沥青

   
钢筋、沥青、木材等外购材料可跟当地物资管理部门联系购买,襄樊、宜昌、武汉等地均有供货,铁路、公路、水运均可。也可由业主单位招标或制定合格的材料生产厂,选择信誉好的材料公司去代理各种材料供应,直接以到工地价进行结算。

   
⑹工程及生活用水、电

   
沿线分布有河流,其水质多数纯净无污染,工程用水可就近解决,河流中水对混凝土一般无腐蚀性。沿线电路考虑就近接入,工程用电不难解决。

   
项目沿线运输条件较好,以汉宜高速、荆宜高速、S107、长江为主运输通道能与项目区外围充分衔接,通过S224及沿线乡村道路基本能抵达项目各个路段。

   
但在局部一些地形困难路段,路况欠佳甚至尚无道路到达,施工时尚须对地方道路进行加宽、维护或新修便道。

   
1.4 技术标准的采用

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规范值

采用值

1

设计速度

80km/h

80km/h

2

平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m)

400

700

极限值(m)

250

3

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

2500

2500

4

停车视距(m)

110

110

5

最大纵坡(%)

5

4

6

最短坡长(m)

200

400

7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m)

4500

9000

极限值(m)

3000

8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m)

3000

7000

极限值(m)

2000

9

分离式路基宽度(m)

12.25

12.25

10

整体式路基宽度(m)

24.5

24.5

11

荷载标准

公路-Ⅰ级

12

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桥及路基1/100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湖北顺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2010-202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455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