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正文
 
杭瑞高速公路监理项目
2011-10-20 00:00   审核人:   (点击: )

一、工程概述

    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第12条横线,是湖北省“651”骨架公路网中“横五线”的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规划的旅游快速通道之一,是“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大外环之“南环”。

   
起于浙江杭州,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止于云南瑞丽。湖北省阳新至通城段全长199.722km,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为26.0M。荷载标准为-Ι级,桥梁宽度为2×12.75m,隧道建筑限界为10.75×5.0m。我公司承接的是第二监理养护合同段,起点为K659+900.042,终点为K760+065.606,全长100.2km。

   
二、主要技术标准及工程数量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技术标准

1

道路等级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2

路面宽度

24m

3

设计速度

100km/h

4

符合标准

公路-Ι级

5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6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1/300,其他桥梁和路基

7

桥梁宽度

2×12.75

8

隧道净空

2×10.75



    主要工程项目有:全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及绿化的小修保养以及中修工程、专项工程的实施、完成及缺陷修复。养护工期为26个月,缺陷责任期为24个月。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境内,经过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

   
2、地形、地貌

   
所在区属微地貌特征,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路线附近海拔标高较低,地形起伏较小,形成脊状山,锥状山丘以及浑圆状低矮山丘。河谷宽缓,为人类活动密集地。

   
3、工程地质

   
所在区为丘陵垄岗层状坚硬-半坚硬碎屑岩工程地质区。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4、地震

   
地震活动微弱,历史上无中强地震记载。

   
5、水文地质条件

   
所在地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地表水纹网呈树枝状发育。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河溪水。地下水的径流主要是延孔隙和裂隙垂直下渗径流,其次是平行流或局部管道流。本区岩溶发育程度相对轻微,管道流很少见,而且规模小,行程短。

   
6、路线所经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明显,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但常出现旱涝、寒潮、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区域内四季分明,夏季、冬季稍长。降雨多集中在3-8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1531.4mm;多年平均气温15.8-16.8℃,历年日极端最高气温41.47℃,最低-15.4℃;无霜期为25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

   
7、筑路材料

   
7.1、石料

   
沿线石料厂密集,存储量大,运输条件便利。

   
7.2、砂

   
沿线砂料丰富,特别是通城境内,运输方便。

   
7.3、钢材、木材、水泥、沥青

   
钢材、水泥、沥青可以从黄石、鄂州或武汉等地购买,交通便利,运输方便;木材可就近解决。

    1.1 项目说明

    1、项目位置

    (1) 项目建设意义

    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下称杭瑞高速公路,原宁樟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网”中的第12条横线,起于浙江杭州,经江西、湖北、湖南、贵州,止于云南瑞丽,本项目把中国发达的东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中部地区以及正在进行大开发的西部地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杭瑞高速公路湖北省段(以下简称本项目)也是湖北省“651”骨架公路网中“横五线”的组成部分,本项目是湖北省规划的旅游快速通道之一,也是“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大外环之“南环”。本项目的建成对全国和区域路网结构的完善;综合开发区域资源(旅游、水、森林和矿产资源),落实国家扶贫战略,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缓解交通量迅速增长的压力,促进“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推进东中西一体化进程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在湖北省境内经过黄石市及咸宁市两个行政区划。

    (2) 项目起讫点及里程

    路线起点位于赣鄂两省交界处的界首炉下水库南侧,与江西省规划的九江至界首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位于鄂湘两省交界处的通城县大界附近,与湖南省境内的杭瑞高速相接。

    路线自起点K0+800始,经枫林镇的王田铺村,并于此设置枫林互通,然后经冷水源村至木港镇,于此处设置阳新互通,经上、下枣园至下桥,于下桥跨东春至排市公路,经硖石垄至排市,设排市互通,沿富水南行至马岭,跨富水河及106国道设富水大桥,再后经上官隧道,在黄家坳垭口至阳新与通山的分界处—乌岩,经上余、下余,沿富水水库北侧展线,经港口至黄沙铺镇,于此处设置黄沙铺互通,经板桥铺于石颈湾设隧道穿鸡口山至泉口,设隐水洞互通,经袁家畈、后里屋,到达通山县大畈乡的东司岭(合同分界),后沿大磨山南麓山脚布线,于大路乡洞口罗设通山互通与G106相连,跨咸通线,经楠林桥北侧沿106国道以北布线,至路口设路口互通与国道G106连接,跨横路线,经白霓镇北侧,跨新、老国道G106及高堤河,沿横山以北布线,经崇阳县城以南于邓家湾附近设崇阳互通与G106相连,跨新、老崇青线及青山河,沿团沙线布线,设石城互通与G106相接,经黄茆桥、枫树,于沙坪镇南侧跨陆水河、老G106、新G106后,经肖岭乡南侧跨肖洞线,在野鸡坡设通城互通与通城县相连,经墨烟于高家庄设北港互通与省道S320连接,跨省道S320,经北港镇南侧沿省道S320以南布线至大界(鄂湘省界)接杭瑞高速公路湖南境。

    项目所经地主要控制因素有起点界首炉下水库、星潭互通、富水镇放射性矿区、上官隧道、富水水库、鸡口山隧道、通山大畈核电站、东司岭镇(合同分界)、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大界。

    项目所经主要河流:冷水河、木港河、富水河、大港河、三八河、黄砂河、中通河、隐水村河、洋港河、大市河、高堤河、青山河、陆水河、北港河。

    项目经过主要城镇:黄石市阳新县境内枫林、木港、排市、富水等镇,经过咸宁市通山县的黄沙铺、大畈镇、通山县城、路口镇、崇阳县、沙坪镇、通城县城、北港镇。

    与本项目相关的公路主要有国道G106、G316、省道界浮线(S316)、县道朱(家畈)黄(土坡)线、肖星线等、通黄线、通大线、省道S209、省道208、省道S320。

    与本项目相关的铁路有武(汉)九(江)铁路。

    2、建设条件

    (1)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路线所经过的县城有:阳新城关兴国镇、通山城关通羊镇、崇阳县、通城县境内,由于地方经济欠发达,沿线尚无大的工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总体上不会对其发展规划构成不利影响。

    沿线的城镇有枫林镇、木港镇、排市镇、龙港镇、黄沙镇、大畈镇、路口镇、白霓镇、石城镇、沙坪镇和北港镇,以上各镇均有设置互通与其联系,互通对各镇的城区规划没有影响。

    本公路的建设将侵占、隔断一部分自然沟和水渠的灌溉格局。路基、构造物侵占、隔断的沟渠应予以最大限度的连通,最大限度保护基本农田和照顾农田耕作。本项目的实施将湖北省东南部“老、库、边、穷”地区的四个贫困县连接起来,促进了经济交流,对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项目区域路网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与杭瑞线其他路段的衔接情况

   
杭瑞九江段规划建设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与本项目起点段衔接。

   
杭瑞线湖南段,与本项目终点相接,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00km/h。拟建路段与相邻路段衔接良好。

   
与其他高速公路建设的衔接情况

   
本项目与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的衔接:拟建公路在星潭与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相交,设星潭枢纽互通与之相连,大广公路目前进入实施阶段。

   
与规划中的通山核电站的衔接情况

   
湖北大畈核电厂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城东北的大畈镇大勘村附近的狮子岩,坐落于富水水库中段北岸,一号反应堆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1′00″、北纬29°40′50″。厂址西南方位距大畈镇3.1km,西南西方位距通山县城通羊镇20km,西北西方位距咸宁市38km,西北方位距武汉市100km,东北东方向距阳新县城51km。厂址所在地形地面标高51.6m至185.5m。厂址半径5km范围内人口共计12000余人,平均人口密度为164人/km2,离厂址最近的居民点为厂址WNW—NW方位600m处的坳头村,现有人口278人。

   
湖北大畈核电厂规划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期工程先建两台,以已有多年安全稳定运行经验的M310为参考机组。一号机组预期于2008年5月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单机建设周期为60个月,预计于2013年5月投产发电。

   
通山县核电专用公路起于大路乡吴田港,经沙堤、畈泥、隐水洞、大畈镇、百藕塘,止于下屋窦,全长25.872公里(其中:通山至大畈段长23.12公里,由地方负责建设,总投资8252.95万元;大畈至下屋窦段长2.752公里,由投资商建设,总投资1134.68万元)。该项目拟建为国家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建设行车时速6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于2006年3月1日开工,2007年9月竣工。

   
杭瑞高速公路经板桥铺于石颈湾设隧道穿鸡口山至泉口,在袁家畈设置隐水洞互通,路线距核电站中心直线距离3.5Km。

   
(3)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对项目的影响

   
1、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湖北省东南部,路线走廊带穿过鄂南太阳山北翼余脉,由一系列褶皱山地构成,地形地貌骨架主要受东西向构造及部分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山脉走向、地形地貌单元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形特征是峰峦连绵,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地形切割不很强烈。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大致可分为三级台地(剥夷面),为侵蚀基准所割裂控制,相间展布,沿线地形地貌特征大致如下:侵蚀堆积丘陵垄岗地貌、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构造剥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地形条件一般。其次河流阶地、河漫滩地貌在富水、陆水及其支流中较发育。

    2、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本项目所属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坪大冶台褶带咸宁台褶束。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多旋回多阶段的发展,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为一套复理石建造,经晋宁运动形成前震旦系褶皱基底。震旦系一三叠系地层为一套稳定的碎屑岩——碳酸盐岩交互的地台型沉积建造,经印支运动形成紧密东西向褶皱,北东向、北西向共轭断裂和东西向断裂的基本构造格局。上白垩统一第三系红色磨拉石建造与宽缓褶皱代表了燕山运动作用的结果。河流阶地的形成反映了造山运动的升降活动特点。

   
本路段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新构造运动不甚发育,区内断裂活动性微弱,区域构造条件相对较稳定。

   
A、地层岩性

   
项目区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寒武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炭质灰岩,志留系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二叠系灰岩、燧石结核灰岩,三叠系灰岩、白云质灰岩,白垩及第三系砾岩、含砾砂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中生代侵入岩。山间谷地多有出露第四系冲积、坡积、残坡积层。

   
B、地质构造

   
路线区所属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坪大冶台褶带咸宁台褶束。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多旋回多阶段的发展,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为一套复理石建造,经晋宁运动形成前震旦系褶皱基底。震旦系~三叠系地层为一套稳定的碎屑岩—碳酸盐岩交互的地台型沉积建造,经印支运动形成紧密东西向褶皱,北东向、北西向共轭断裂和东西向断裂的基本构造格局。上白垩统—第三系红色磨拉石建造与宽缓褶皱为燕山运动作用的结果。台地及河流阶地的形成反映了喜山运动的升降活动特点。

   
(1)褶皱构造

   
沿线自东而西跨经大磨山复背斜南翼的次级褶皱有:排市-枫林倒转背斜、黄石洞向斜、坑口背斜、通山复向斜,大磨山复背斜。

   
(2)断裂构造

   
路线走廓带上的断裂构造主要为平移断层和逆断层,其它断层相对较少。沿线及邻近断层共计48条。

   
C、水文地质评价

   
(1)地表水

   
区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水系发达,地表水文网呈树枝状发育,较大的河流有富水河、陆水河,其次为冷水河、木港河、八河、黄砂河、中通河、隐水村河、洋港河、清山河、铁柱港河,河流受大气降水影响大,均属于季节性河流。

   
(2)地下水

   
根据地下水在不同岩组中的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的不同,项目区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风化带裂隙水、断层带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五个类型。以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较为常见。在河谷地带,地下水较丰富,在山谷地带,地下水发育不均,富水性一般不如河谷地带。在山岭和斜坡地带,地下水较贫乏或不发育。

   
(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河溪水。地下水的迳流主要是沿孔隙和裂隙垂直下渗迳流,其次是平行流或局部管道流。平行流主要是沿岩层走向、断层带产生,局部管道流主要是沿水平岩溶发育带迳流。项目区岩溶发育程度相对较轻,管道流很少见,而且规模小,行程短。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是蒸发、泉排泄以及向溪流、河床中排泄。在溪流与河床部位,地下水与地表水为互补互排关系,平水和丰水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时,地下水补给河溪水。

   
(4)地下水水质类型及腐蚀性评价

   
经实验分析沿线第四系孔隙水、岩溶水及碎屑岩裂隙水水质均较好,多为中性软-微硬淡水,对混凝土无腐蚀。

   
D、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路线区内存在岩溶、滑坡、崩塌岩堆、错落体、顺层、断裂、软弱夹层、膨胀土和软土等不良地质现象。

   
(1)岩溶

   
根据地表岩溶形态组合特征及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结合初步钻探资料,本项目岩溶大致有三段,其中K56+400~K59+700黄家坳一带、K83+500~K94+000鸡口山隧道~隐水洞岩溶洼地为路线区岩溶强发育区,两段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和白云岩。槽谷洼地多为圈闭型负地形,表层覆盖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底部有漏斗、落水洞等,地下相应发育导水管道系统,深部水文地质问题复杂,其他位置地表岩溶基本不发育。K164+600~K170+700段,该段奥陶系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寒武系地层岩性主要为炭质灰岩,从沿线地质调绘的情况来看,有零星的小溶沟、溶槽发育,未见大的垂直岩溶漏斗或落水洞;从钻孔揭示资料来看,岩溶现象不太发育,主要为小溶洞、溶隙(一般小于50cm),仅在陈家高架桥内发现有一个溶洞,顶板埋深约10.5m,溶洞深约1.6m,为空溶洞。

   
(2)断裂

   
路线在碎屑岩区不很发育,在碳酸盐岩区,尤以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界部位发育,以北东、北西向、东西向三组断裂为主,按力学性质以压扭性、扭性断裂为主,张性断裂较少。碎屑岩区断层一般造成两盘岩石破碎,风化程度加深,对路基边坡稳定不利。碳酸盐区断裂促使岩溶加剧,产生桥梁路基岩溶塌陷及隧道突水、涌泥问题。

   
上官隧道因东西向、北西向断裂的影响其工程地质条件显得复杂,主要存在断层加剧岩溶发育,连通岩溶水迳流通道,与路线平行及相交。对上官隧道将引起隧道围岩破碎,而对K线深埋隧道还存在隧道水害问题。鸡口山隧道受北东向断层和东西向走向断层影响,主要存在顺断裂发育的碳酸盐岩岩溶问题。

   
(3)滑坡

   
路线区现有滑坡并不多见,通过调查发现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滑坡有1处,位于K58+145~K58+225段,为人工采石所形成。滑坡呈NW向的半圆形,长130m,宽33m,前缘标高62m,后缘标高80m,后缘现有高约3m的临空面,临空面为大冶组薄层灰岩,滑坡面即为波状起伏的岩层层面。

   
(4)危岩及崩塌、岩堆

   
主要出现在坚硬碳酸盐区地形陡峭位置,为高陡临空岩体在重力卸荷作用下沿节理裂隙拉裂形成。经调查,沿线危岩及崩塌、岩堆较多,但规模均不大,对路线方案一般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施工时对路线有影响的需清除或加固。如中间屋岩堆(1),长70m,宽70m,厚大于2m,平面呈三角形,主要由灰岩岩块组成,个别岩块达3~5m3,散布于斜坡表面,镶嵌较紧密,较稳定。

   
另一类碳酸盐岩体的崩塌是由风化作用以及降水、地表流水以及人为工程活动引起。主要出现在鸡口山隧道出口后的寒武系中上统白云岩层中。部分地段白云岩裸露地表,由于刀砍纹和节理发育,风化程度高,风化深度大,变成松散结构,呈粗砂状,易遭降水和地表面流侵蚀,在斜坡坡面上形成密集的纵向冲蚀沟槽,继续发展则形成崩塌,堆积物颗粒细小、松散,多被流水带走,留下崩塌壁和冲蚀坑。沿线有白云岩出露位置的斜坡都存在此类不良地质现象,一般规模很小。

   
碎屑岩体中的自然斜坡崩塌现象不多见,主要是人为切坡过高过陡引起的坍塌,路线区内现有的公路边坡此类现象较多,一般规模不大,主要为表层小规模垮塌和坠石。

   
(5)顺层滑脱

   
a、线路区第四系地层厚度较薄,多数地段小于3m。挖方区形成的边坡上土层厚度较小,一般不易产生大规模土体滑坡,但不排除少数地区有产生小规模土溜、滑塌的可能。

   
b、志留系页岩分布区,页岩的最大特点是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密度2~10条/m),根据调绘工作中大量量测的节理和层面的产状判断,路线段有多处形成顺层(节理面)边坡。另外岩层中的节理面(层面)互相切割,形成大量的小块状楔形体,体积由零点几立方到几十立方不等。

   
c、K35+700~K40+000段分布的岩层为炭质页岩,炭质页岩极为软弱,表层风化强烈。

   
(6)软弱夹层

   
路线区软弱夹层主要分布在T1d 底部,P1m、P1q、O2+3、∈1岩组中的炭质页岩、煤层、页岩、泥岩、粉砂质页岩。其中以P1m、P1q、P2岩组中的炭质页岩、煤层危害最大。路线K59+480~K59+640段有该类软弱夹层分布,路线多斜穿通过。

   
另外K35+700~K40+000段处于枫林倒转背斜核部附近,在奥陶系与志留系地层之间分布一段炭质页岩。炭质页岩极为软弱,遇水极易软化,易崩解,构筑物基础施工不能在有水状态下进行。同时因为岩质很软,也会造成桥梁基础形式不易选择和造价增高。

   
(7)膨胀土

   
膨胀土主要分布于更新统土层,白垩—第三系风化层中少量地段也具有弱膨胀性,更新统土层发育范围较广泛,厚度较大,揭示最大厚度达15m,土层3~5m以下一般具弱膨胀性,自由膨胀率一般约40~60%,偶见少量中等膨胀性土,但自由膨胀率一般小于75%。

   
(8)高液限土

   
高液限土分布于除具膨胀性土层段落外的白垩及第三系的砂岩及含砾砂岩风化层中,该层发育范围相对较广,液限一般为55~75%,局部路段最高可达95.9%。

   
(9)软土

   
软土主要分布于本路线后半段的部分水田地段及山间洼地内,分布范围不大,厚度较薄。

   
E、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冻深

   
本项目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历年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1.4℃,最低-14.9℃。年平均气温16.5℃左右。

   
降水多集中在3~8月份,冬季雨量最少,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32天左右,年平均雨量1320~1370毫米。地表水丰富,蒸发对项目的实施无影响。

   
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无霜期长约为263天。季风明显,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

   
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无冻土现象。

    1.2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重要设施的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沿线主要的环境敏感区(点)及重要设施有:竹林小学、竹林古树、上王小学、富水河、富水水库、通山核电站、陆水河。本项目在路线布设中充分考虑了对以上敏感点的影响,上王村小学需拆迁,富水河沿岸及富水河大桥,陆水河及陆水河特大桥要进行环保设计,路线通山核电站的距离满足核电站的要安全要求。

   
据有关资料介绍,本项目经过区局部路段存在血吸虫传染病影响,需自行查阅,考虑其影响。

   
1.3 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技术标准

1

道路等级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2

路基宽度

26.0m

3

设计速度

100 km/h

4

荷载标准

公路—Ⅰ级

5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6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 1/300、其他桥梁和路基1/100

7

桥梁宽度

2×12.75 m

8

隧道建筑限界

10.75×5.0 m


    1.4 工期

   
监理预计服务期为42个月,缺陷责任期为24个月,工程施工计划开工日期为2008年12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湖北顺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2010-202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455号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