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十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建设的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中银川至武汉公路的重要路段,是湖北省“大三角”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汉十高速公路全长508.68km,由孝感至襄阳段、襄阳至十堰段、十堰至漫川关段组成,其中孝感至襄阳段全长243.516km,是湖北省首条绿色环保高速公路,襄阳至十堰段全长158.219km,十漫高速公路全长106.945km,是湖北省第一条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
1.1总体情况
孝襄段由湖北省中部腹地到湖北省西北部,路线走廊总体呈东西走向,并略由南偏北,起于孝感市东约17公里处的产川镇盛家湾。沿线经孝感市(孝南区,孝昌县、云梦县、安陆市)、随州市(曾都区)、襄阳市(枣阳市、襄阳区),共计3个地级市、7个县市、29个乡镇;跨越107国道、汉丹铁路、京广铁路、焦柳铁路、316国道等交通设施;避开了洛阳银杏树保护区、两界水库、襄阳刘集机场、二汽试车场、襄阳铁路编组站等重要设施;跨越了环水、滚子河、府河、清水河、浪河、均河,涢水、英河、华阳河、优良河、沙河、唐白河等河流,止于襄阳市北部的伙牌镇,全长243.937公里。
孝襄段采用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的技术标准,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20Km/h,主线路基宽度28米,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梁设计荷载标准为汽—超20级,挂—120,全封闭全立交。共有特大桥7座,大桥40座,中桥45座,小桥涵574座;互通式立交14处,分离式立交35处(含公铁立交5处),通道天桥渡槽等566道;不良地质地段63.3公里。
1.2地质、气象、水文条件
1.2.1地形、地貌
孝襄段里程长,穿越范围大,由湖北省中部腹地到湖北省西北部,路线走廊总体呈东西走向,并略由南偏北。路线东西向位于东径112°30'~114°05'之间,南北向位于北纬31°05'~32°07'之间。总体地势为东南低、西北高,路线走廊带内地形主要有岗地、河谷平原、丘陵、低山等,测区内最高点为随州市大洪山(海拔1055米)北麓,最低处孝感市孝南区,海拔20~40米之间。
路线总体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走势,跨越了三个地貌特征区。孝南、孝昌、云梦及安陆以东路段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边缘,地形开阔平坦,为剥蚀堆积垄岗平原区,地面高程在20~80米之间。安陆以西及随州市境路段位于大洪山北部,地势较高,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地面高程稍高,高程在100~165米之间。枣阳、襄阳路段位于南襄盆地东南部,隶属汉江一、二级阶地,地势波状起伏,为剥蚀堆积岗地低山丘陵区,地面高程在75~150米之间。
1.2.2地质、地震
路线自东往西依次经过:扬子准地台两湖段坳江汉断陷区的云应凹陷,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北大巴山—随南复向斜的随南褶皱束,随州—应山复背斜的大狼山褶皱束、襄枣断陷。对路线区影响较大的断裂为襄阳—广济断裂及英店—青山口断裂,这两条断裂均属于古亚洲断裂体系的秦昆段裂系。襄阳—广济断裂是分隔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的规模宏大的区域性大断裂,该断裂走向与路线呈平行状,位于路线西南部,大致沿枣阳市耿集、随州市新阳店、伏岭和三里岗等一线出露,在安陆市东南、云梦县及孝南区等隐伏于白垩—第四系之下,且沿断裂岩浆活动迹象明显,在安陆及云梦的白垩系地层中常有玄武岩岩体或岩脉产出。英店—青山口断裂时分割桐柏—大别山中间隆起和武当—随县褶皱带的区域性大断裂,呈北西状分布于路线东北部。
区内主要出露有元古代至下古生代和白垩系上统至第四系的地层,元古代至下古生代的地层由混合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及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组成,尚有少量大理岩、白云岩、灰岩、泥岩、页岩、砂岩、硅质岩和变质砂岩、石英岩等,而白垩系上统至第四系的地质的地层由红层及松散沉积物组成。
路线所穿越的区域属于华南地震区长江中下游地震亚区麻城~常德地震带,存在300年左右的地震活动周期,未来100年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发生少数5—6级地震的可能。孝感、随州地震震级小于4.7级,地震烈度小于Ⅵ度;襄阳地震震级为4.7~5级,地震烈度为Ⅵ度。
另根据湖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可知,全线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1.2.3气象、水文
路线所处地区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湿热气候,日照充足,降水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多年平均降霜日56天,平均结冰日52天,年平均气温15℃~17℃,极端最低气温-17.2℃,历年最高气温可达41℃,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年平均降雨量845~120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245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为474毫米,相差2.63倍,区内洪涝及干旱等灾害均较严重,本地区年平均风速1.5~3.3米/秒,最大风速为29.6米/秒,风向多为东南风。
沿线主要河流有环水、府河、滚河、沙河、唐白河等;无天然湖泊,但兴建有较多的中小型水库,如:清水河水库、华阳河水库等。
路线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下水类型较多,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包括部分河谷平原松散岩孔隙水,岩浆岩变质岩裂隙水等。
1.2.4不良地质情况
孝襄段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主要是分布在枣阳、襄阳境内的膨胀土,分布于孝感、枣阳境内的软土地基,分布于安陆、随州境内的风化变质岩层的顺层滑坡等。
孝襄段K208~终点的63公里多的路段分布有膨胀强度不同的膨胀性土;膨胀土路基采取控制填挖高度,并尽可能不使中等膨胀土暴露,防水保湿,保持土中水份的相对稳定等措施;路堤填方尽量避免采用膨胀土,取土困难时采用弱膨胀土应填筑于路基底层,并对路基上层进行掺石灰改良处理;对路基的防护工程做的特殊处理,对路堑段在坡脚处设置矮挡墙,边坡坡率放缓,并采取浆砌骨架防护在填方路段。
路线沿线所经的河谷、湖塘、低洼地,有零星的软土分布,多为第四纪近期松软土体、沉积物(淤泥土质、淤泥等),一般采取排水清淤换填等方法处理;对孝感K68~K70段河枣阳K214~K215及K224~K225等软土较深、较为集中路段,采用桥梁形式跨越或采用粉喷桩等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路线所经安陆、随州境内的K115~K175丘陵地带,广泛分布有风化、破碎的变质岩,挖方路段路堑边坡存在岩层顺层滑坡、坍塌等不良地质情况,一般采取削坡卸载、支挡锚固等方式加固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