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正文
 
麻武高速公路监理项目
2011-10-20 00:00   审核人:   (点击: )

 1.1 项目说明

    1.1.1 项目建设意义

   
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北省麻城至武汉段(以下简称本项目)是沪蓉高速公路的组成路段,也是湖北省“六纵五横一环”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与我国中西部地区东西向公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也是沟通武汉与我省大别山腹地的辐射线路。本项目将沪蓉高速公路安徽段、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湖北段、武汉至麻城高速公路武汉段及武汉市绕城高速公路连线成网。它的建设对完善国家和湖北省骨架公路网布局,促进大别山腹地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武汉市的辐射功能,加强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2 项目起讫点及里程

   
本项目起于麻城市木子店镇长岭关(鄂皖界)接在建的沪蓉西高速公路安徽省大顾店至长岭关段(2005年10月开工建设)终点,经麻城市、安红县,止于武汉市黄陂区和红安县交界的长岭岗(与武汉至麻城、红安高速公路武汉段顺接),路线全长约101公里。

   
全线主要控制点有起点长岭关(鄂皖界)、幸福水库、观石河桥址、木子店镇、天井山隧址、四人八垴隧址、进山河、阎家河、喻家河楼、麻城市鼓楼办事处、龙池办事处、南胡办事处、中馆驿镇、宋埠镇、红安县永佳河镇、八里镇、觅儿寺镇。跨越的主要道路有在建的合武高速铁路、国道106、京九铁路、在建的大广北高速公路、省道203、省道304、省道309、省道109等。

   
1.2 建设条件

   
1.2.1 地形与地貌简况

   
项目所经区域行政区划有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地理坐标:东经114°29′~115°28′,北纬31°01′~31°18′。

   
项目区地势特征呈典型的东高西低,地貌主体属于大别山脉南坡,按其地貌特征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地貌类型:

   
(1)剥蚀丘陵—垅岗区(阎家河以西、长岭岗以东地区,麻城—宋埠地区除外):主要为元古代红安群与白垩纪地层组成的浑圆状山丘,高程一般60~150m,高差20~100m之间,丘顶圆滑,丘坡平缓,沟谷多呈U字型。

   
(2)剥蚀堆积垅岗平原区(麻城—宋埠):主要为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地层分布区,垄岗高程40~80m,相对高差多在5~30m间,形成宽阔的Ⅱ、Ⅲ级阶地,地面微起伏。

   
(3)剥蚀丘陵坚硬—半坚硬岩地貌区(Ⅲ、Ⅳ),地形切割深度大,地势起伏较大,地面自然坡度20°-30°;风化剥蚀丘陵、沟谷分布纵横交错,山顶多呈棱角—参差状,沟谷多呈“Ⅴ”形,少量为沟底狭窄的“U”形,沟底多见基岩裸露,出露岩层风化较弱,强度较高。有少量新近沉积层分布,颗粒较粗。地面标高100~150m。该区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4)低丘—垄岗坚硬岩地貌区(Ⅳ),地形切割深度不大,地势有起伏,地面自然坡度10°-20°。沟谷多为“U”形谷,少量为底部较宽的“U”形,多分布一定厚度的现代新近沉积的松软地层,山麓局部见零星基岩露头,丘顶浑圆,风化层一般较厚,出露岩层强度中等。

   
1.2.2 地质与地震简况

   
(1)地层岩性

   
路线区地层属秦岭—大别山地层区之桐柏—大别山地层分区,以太古~元古代的中深变质地层为主。麻城以东以中生代侵入岩为主,其次为元古代变质花岗岩,局部见基性岩脉;麻城以西则大片出露元古代浅~中变质岩系,其中新洲盆地麻城~宋埠一带覆盖有中~新生代白垩纪陆相红色碎屑岩以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2)地质构造

   
路线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系之桐柏-大别中间隆起带,跨及罗田褶皱束(Ⅰ)、红安褶皱束(Ⅱ)、大悟褶皱束(Ⅲ)、新洲凹陷(Ⅳ)等四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经历了多旋回、多阶段的发展演化过程,区内主体部分在太古代时期形成多种火山沉积建造,经早元古代末大别运动褶皱隆起,形成早期结晶基底。

   
(3)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察区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根据湖北省建设厅颁发的《关于确定我省主要城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设计加速度和设计分组的通知》(鄂建文2001[357]号),本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1.2.3 气象与水文简况

   
(1)气象

   
路线区属大陆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差较大,冬冷夏热,冬干夏湿。年平均气温16.0~16.5℃,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28℃,最高气温大于37℃的高温日数平均每年有5~11天;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3℃,年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为7.3~10.0℃。年降水量大于1200mm,在鄂皖一带超过1400mm,6月~7月降水量最高,月降水量超过200mm,年平均暴雨日数4~5天。

   
(2)水文

   
项目所在区处于大别山南坡,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地表径流发育,为地下水的储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地下水严格受岩性构造控制,大部分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仅在举水、倒水等主要河谷地区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项目所在区域内水系发育,长江一级支流—举水、倒水贯穿全区。区内人工湖泊、水库较多,较大的主要有毛家冲水库、虎形地水库、磨镰沟水库、响鼓墩水库、浮桥河水库、尾斗山水库等。项目区内主要河流依次为举水河、倒水河。

   
1.2.4 不良地质

   
本项目区内主要的不良地质为构造活动带,特殊性岩土有膨胀土和软土。

   
1.3 主要技术指标

    全线主线采用路基宽度26m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全封闭、全立交,设计速度为100km/h,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主线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线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技术标准

1

设计速度

100km/h

2

路基宽度

整体式

26m

行车道

4×3.75m

中间带(含左侧路缘带及中央分隔带)

3.5m

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

2×3.0m

土路肩

2×0.75m

3

路拱横坡

行车道和硬路肩2%,土路肩3%

4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涵及路基1/100

5

平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700m,极限值:400m

6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4000m

7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85m

8

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同向曲线600m,反向曲线:200m

9

直线最大长度

不大于2000m

10

最小停车视距

160m

11

最大纵坡

4%

12

最短坡长

250m

13

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凸型10000m,凹型4500m

14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15

净空

人行通道

净高2.2m,净宽不小于4.0m

机耕通道

净高2.7m,净宽不小于6.0m

汽车通道

净高3.5m,净宽不小于6.0m

一、二级公路下穿或上跨

净高5.0m,净宽按公路等级

16

桥面净宽

2×11.5m

17

地震设防标准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05



    1.4 工期

   
监理预计服务期为32个月,缺陷责任期为24个月,工程施工计划开工日期为2008年6月30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湖北顺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2010-202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455号 邮编:430079